很快速的瀏覽這篇文章
沒想到粗嚼後仍有餘味激盪
因為這文章披露了一個年輕學生的不羈
揭穿了一個國家可能的面貌
還有我的雜緒紛飛
「《李戡戡亂記》從教科書、聯考與學校三個方向探討臺灣教育問題。」
我想任誰對台灣的教育現況都依舊感到不滿吧
即使換黨執政卻對於學生程度的淪陷絲毫沒提升
多數人還寧願回到早期被聯考公式及古文充斥綁死的年代
那是因為苦熬中的學生居然比自由下的學生懂得思辨
至少 更懂得不會有一大堆錯別字
還有開放成群的人修教育學程
對於師範體系的歸屬沒有絲毫規劃
粗糙的硬把它們與其他大學合併
於是師資浮濫
又為少子化添了一筆大麻煩
想像這些亂竄教育制度體系的官員們不禁有些心寒
他們飽讀詩書 卻做著像是飽食終日的事
李敖的兒子不管書寫的怎樣或實際上做人怎樣
無論如何我是佩服這個年輕人的
因為他是個狂人
而在這個快要比番薯還小的島上
狂人不多 癲人倒是一大串
舉最近美女繁出的例子來說吧
之前有些人物的指責恐怕不是針對她們所選的行業尊卑
而是可惜了她們不願從「利」的角度去提升台灣的能見度或高度
她們提升的僅僅是傳媒上那不知何時會被淘汰的自己
所謂的狂人可能會義正辭嚴的指責這些美女及她們的乳溝股溝任何溝
然後將高材生的救亡圖存及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觀念聳動的掛嘴邊
但此時癲人會跳出說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啦
民主自由的社會要露肚臍溝也不關你的事吧
演藝圈也要用腦啊而且人家就是正啊
這就是癲人與狂人的差別
癲人不願深思某些批判進而說出常理
狂人則從常理中變通出批判
常理與批判之間有著中性詞「省思」
從常理往省思難
由批判入省思易
李敖以及他的兒子
不就是在眾人眼裡的嘴砲行為中
跑出了一堆對歷史或體制的額外思索嗎?
所以寧願狂一點過一點吧
狷者別說找省思了 在台灣有時都會找成癲
出走或許是我們這一代最大的疑慮
工業出走
學生出走
代表著飯碗出走人才出走
李敖他兒子擺明看扁台灣所以才走
但也代表他有頭腦加上家裡有錢他才走得了
於是走不了的
有多少人是真心想留下來呢?
最後我們驚覺竟沒有勇氣討論台灣人去留的真相
我們很愛喊台灣沒有市場
但我們卻不大願意同舟共濟的去製造市場
所以留在台灣時常變成「無奈的」更甚者有「被迫的」
我們其實留在一座心靈的孤島上
任由他人以及一個隱性的自己去唱衰台灣
別的地方的新一輩作家
討論人道主義、域外事物、社會推理、正史稗史
我思故我在
我們台灣的新一輩作家建築在漂亮照片以及比菜單還簡單的文句上
但是我想真心不諷刺的說
我欣賞我們將事物美化的情懷
不欣賞太過誠實的去討論些什麼主題
就像這個李敖兒子吧
他要小至老師的誠實再進展到整個地球村的誠實
太天真了
歷史的解讀怎麼容得下誠實呢?
就連人很好的司馬遷都不夠誠實了
再太關乎痛癢的議題上 謊中找實 假裡尋真
它從來都不受歡迎也不時興的
◎Conclusion◎
寫這篇網誌的感覺
就像從首爾坐了一趟飛機回台灣
我現在又要飛回首爾去了
掰掰~
哈哈哈哈哈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